央行:全球
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可能
阶段性
推升我国PPI但
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
可控: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
中国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
我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
大水漫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当然,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美元延续疲软,黄金一度涨近15美元创三个月以来
新高 周一(5月10日)黄金期货价格收高,
美元指数(90.2248,-0.0700,-0.08%)创两个半月
新低,
推动金价创2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
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6.30美元,涨幅0.3%,
收于
每盎司1837.60美元,创2月10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
7月交割的白银期货价格上涨2美分,涨幅0.05%,收于每盎司27.49美元。
道明证券商品策略师DanielGhali称,
美国令人失望的
就业数据最终引发一轮算法交易的空头回补;Ghali补充称,另一个支撑金价的因素是,可自由支配资本重新流入黄金,同时上月印度封锁之前,中国和印度的实物需求强劲。
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4月就业增长意外放缓,推动美元跌至逾两个月低点,令黄金对其他货币持有人来说不那么昂贵;低于预期的就业数据影响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以及美联储可能比预期更早收紧政策的希望。
Kitco高级分析师JimWyckoff表示,近期黄金与白银的技术形态都是积极的,这继续吸引了一些短期期货交易商入场做多。
贵金属价格得到了 美元指数 创两个半月新低的推动。
钯金上涨1.5%,至2971.39美元盎司,上周因供应短缺担忧创下纪录新高;瑞银将6月底和9月底的钯金价格预估上调至3100美元/盎司;该行预计,钯市场今年将供应短缺约100万盎司。
参与评论(0)